巴哈這位音樂之父常造成學琴者的困擾,明明音樂就是抒發情感,演奏時卻無法盡情表達。
演奏巴哈時,為達風格相異的要求,常制約情感的表現,導致許多人演奏巴哈時形成制式化演奏(進而討厭這位嚴謹無趣的阿爸😔)
在所謂的風格限制下,不知如何將自身的情感投射在巴哈的音樂,或認為巴哈的音樂就該照拍子彈。但我們聽到巴哈的聲樂與弦樂作品,總是感情非常豐沛,為何在鋼琴上卻形成制式化的表達?
#這是值得思考的問題
所幸李希特、普萊亞 、顧爾德的巴哈,都具深刻性的情感,速度快慢,自在拿捏。近年的薩洛、晚年的席夫,巴哈在他們的詮釋下情感越來越流動。
究竟巴哈該怎麼彈呢?
一起來看看巴哈如何變得迷人,能讓演奏者愛不釋手。
#前後同一人喔
#讓我們轉個彎愛上巴哈